- QQ群:250917589|
- 电话:0913-2126070|
- Email:1185550055@qq.com
-
深秋的伴晚,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在庄里试验区三河村,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村民们围坐在广场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在中央,讲述着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的弊端。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以后红白喜事一切从简,不再大操大办。新的风气如春风般吹遍整个乡村,处处洋溢着文明与和谐。
近年来,富平县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通过“宣讲+评议+文化活动+村规民约”的多元方式,积极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以宣讲之风,润百姓心田
“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宣讲轻骑兵经常来我们村开展宣讲,在与村民们拉家常的过程中,移风易俗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在大家伙都明白了,大操大办并非真的有多大面子,反而是简简单单,那才是过日子的实在道理?!辈艽逭蛄昵按宕迕裰苋鹄鋈缡撬怠?nbsp;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富平县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移风易俗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建立县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理论宣讲队,成立县级理论宣讲团,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队伍,为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深入基层一线,全方位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政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以拉家常、讲故事的形式,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我们积极打造‘德润频阳’理论宣讲品牌,不断丰富品牌内涵,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宣讲队。成员既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专家,也有来自基层、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群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展丽丽介绍道。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宣讲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今年以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200余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
以评议之范,传美德风尚
在老庙镇东刘村,赖秀明收到村中“五老”人员代表送来的“事亲行孝道 大化扬仁风”牌匾,成为村里的焦点。村民们纷纷围聚在房前,对她的行孝之举赞不绝口。
赖秀明长年悉心侍奉瘫痪公婆,无微不至、不辞辛劳,让老人安享晚年。她的行为也温暖了周边村民的心,成为了大家心中孝道的典范。
“这个儿媳妇真了不得,能把公婆伺候到这地步,一般儿女都做不到?!贝迕窭险潘档?。
“这么多年了,秀明悉心照顾二老,为村民树立了榜样。要让她孝老爱亲的事迹在村里传扬开来,让更多的人受她的影响,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崩厦碚蚨醮宓持Р渴榧橇豕懵妓?。
选树培育、尊崇褒扬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通过设置善行义举榜、好人宣传栏等,让他们的感人事迹走进乡村、社区、学校和企业。
近年来,全县累计涌现出“中国好人”2人,陕西省道德模范2人,“陕西好人”3人,渭南市道德模范4人,累计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300余人。
在移风易俗的进程中,这些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真善美的价值,推动着全县人民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以文化之举,扬时代新风
“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不是打牌就是闲聊,没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做。现在不一样了,看一场电影、听一次讲座、欣赏一场演出,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东华街道温泉社区居民杨六龙说道。
为大力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
一方面,高标准运营农家书屋,配备兼职管理员,坚持每天定时开放,满足村民群众的读书阅览需求。另一方面,用好“一街”和“一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民俗节庆活动,成立广场舞队、戏曲社团等民间文艺团体,极大地丰富了文化活动,逐步提升村民的参与度、满意度。
今年以来,开展“戏曲进乡村”“四送六进”等文化活动3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持续打造“怀德文化荟”文化文艺活动品牌,精心组织策划开展“猜灯谜 看社火”等“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过大年”系列活动,年均举办送戏下乡、百姓春晚等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3500余场次。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发挥了矛盾化解的“润滑剂”作用,又为村民之间提供了相互交心、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平台,使得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疏导更加顺畅。在文化的滋养下,乡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以规矩之措,育文明新风
在宫里镇大樊村,卢勇一家喜上加喜,他的大儿子刚刚结婚。原本计划在镇上饭店举办婚礼,考虑到村上红白理事章程对办酒席有明确规定,卢勇最终决定选择怀德宴会厅。这里空间大,价格优惠,并且离村子近,方便亲戚邻居前来帮忙,省下不少钱,也减轻了家庭负担。
近年来,富平县全力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将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制定符合村情实际、合法合规合情、便于操作执行的村规民约。
“走,吃席走?!辈艽逭蛄昵按寤樗赘母锿乒阍比惹榈卣泻舻?。
这些推广员由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他们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制定了规范的流程和标准。明确规定红白喜事的烟酒费用,建立事前常宣传、事中多提醒、事后勤总结的工作机制,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和恶俗婚闹等不良行为。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村(社区)主要巷道建设文化墙、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宣传画,广泛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通过这些举措,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群众遵德守礼、崇德向善。
“宣讲+评议+文化活动+村规民约”,富平县多管齐下,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为建设乡风文明注入新的源源不竭的动力,让美丽乡村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富平县文明办)
上一篇: 富平县21个“怀德驿站”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