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群:250917589|
- 电话:0913-2126295|
- Email:1185550055@qq.com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近年来,渭南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不断巩固和拓展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毕盗兄魈饣疃?,凝聚起教育和关怀未成年人的社会合力,传递和塑造出未成年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创新教育载体 树立重德新风尚
“一滴水,一颗钉,一束光,从未远去,一直都在。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精神引领代代相传?!蔽罅胙锢追婢窈汀胺钕住⒂寻?、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近日,渭南小学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倡树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了解雷锋事迹,寻找雷锋足迹,践行雷锋精神。
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歌曲等形式,走进雷锋,了解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在思政大课堂的引领下,学生纷纷表示要争做“弘扬雷锋精神 争当志愿者”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何把“德”字镌刻在学生的心上,渭南市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足功夫。近年来,渭南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主题活动中,变枯燥的灌输式教育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引导青少年崇德向善、知行合一。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崇贤尚德·人文渭南”精致德育活动,通过仪式育德、知识润德、读写养德、素养蕴德、习惯立德、实践寓德、携手弘德,构建“一县一品牌,一校一特色”育人模式。通过“小手拉大手”、家长学校、实践活动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长廊,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以及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节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争做知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好少年?;股缁嶂饕搴诵募壑倒凼笛檠!⒌诙挛魇≈行⊙Ъ倚9灿痉痘卮唇ɑ疃?,创建实验学校210所。
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德育阵地
“我是在小说《红岩》里认识你的。我知道你刚满周岁就与父母流徙辗转,从此坠入了一个无尽的长夜?!蔽朔岣弧安煌跣摹⒗渭鞘姑敝魈饨逃靥?,引导学生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渭南市贠张逸夫小学组织学生深情诵读红色典籍,录制音频,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强国复兴有我 诵读红色典籍》栏目陆续推送,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底扎根。
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为此,渭南市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据了解,一年来,渭南市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730余场,参与师生44万余人。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满江红》等60个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通过网站、广播、电子屏等宣传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向劳动者致敬”、“美化校园我当先”、争当“绿色卫士”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全市中小学??埂跋灿蟆敝魈饨逃导疃泻秃胙铩凹岫ㄐ拍?,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积极开展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等系列活动,举办“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系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通过聆听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家乡发展变化、身边青少年榜样故事等内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全面展示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为:临渭区五里铺小学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 图片来源:记者 马周宁 摄
培养时代新人 弘扬时代新风
贾云杰、韦晨翼、高婉儒、王幽涵……这是一群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好少年,他们以一身少年正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少年精神风貌。
榜样的力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好少年”在受到表彰的同时,更是为全市未成年人作好表率。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学习身边先进,传承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渭南市在中小学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2名同学被评为2022年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同学荣获2022年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提名奖”,52名同学被评为渭南市“新时代好少年”。各中小学校利用宣传栏、文化墙、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号等阵地,对评选活动和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向美向善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
丰富实践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着了,着了!”在渭南市博物馆举办的“探秘钻木取火社教活动”现场,学生在博物馆社教老师的认真讲解和指导下,亲身体验古人“钻木取火”,感受远古先民对抗恶劣生存环境的毅力与智慧。与此同时,博物馆里的小学思政课也正式开讲,通过拼接100年前的中国时局图、现场聆听杨开慧的信、观看《刑场上的婚礼》现场剧等特殊活动形式,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近年来,渭南市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建成渭华起义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中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处,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等59个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特别是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错时、延时服务,每周保障开放66小时,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皮影戏、提线木偶戏、剪纸、面花、草编等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互动展示,让未成年人能够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深化平安建设 撑起绿色“?;ど ?
重拳出击开展“三亮”行动、开展校内外餐饮行业专项整治、规范网吧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近年来,渭南市以“平安渭南”建设为抓手,加大专项整治、联合整治和常态监管力度,打造良好育人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绿色“保护伞”。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实现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常态化,渭南市成立联合执法队伍,采取巡查、交叉检查和暗访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开展“三亮”(亮牌、亮彩、亮剑)行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先后排查机构916所,查处机构206所,清退学生费用35.9万元,约谈违规机构负责人161余人。对各类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检查,严查严处违规接收未成年人上网、打游戏的经营场所。全市563所中小学校建立“护苗”工作站,组建了“护苗”志愿服务队伍。将“护苗”与德育教育、“开学第一课”等相结合,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播放警示教育片、线上线下宣传、召开讲座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呵护与关爱。在社会各界的精心浇灌下,渭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花已枝头争俏。各级各有关部门正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作风,力争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渭南日报 记者 杨欣)
上一篇: 2022年全国少先队“三优”表彰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