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群:250917589|
- 电话:0913-2126295|
- Email:1185550055@qq.com
-
在中国寻亲志愿者的队伍里,“糖豆豆”这个名字很有名气。
这名气,来自5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的录制,更来自5年时间里,帮助52个寻亲家庭实现了团圆。
可却极少有人知道,这个“糖豆豆”的真名叫袁冰。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她叫袁冰,也叫糖豆豆
袁冰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卫健系统的一名干部,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个普通的姑娘和寻亲结了缘。
那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个弹窗网页,加上一次鼠标的点击,让袁冰第一次知道了宝贝回家网。网上那一张张或走失、或被拐卖孩子的照片不断跳进她的眼睛。初为人母的她记住了这个网站,也知道了寻亲志愿者的存在。
但真正让她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寻亲志愿者却是在2015年4月9日。
那一天,坐在电视机前的她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也是在这期节目上,她第一次看到了那位来自陕西西安,寻找儿子26年的妈妈李静芝。
她拖着一个拉杆箱,她说那是她这些年经常外出带着的一个箱子,只要有一点点儿子的线索,她就会拉着这个箱子出发。
袁冰脑袋里突然蹦出一个可怕的想法———“如果我的孩子丢了,我会怎么样?”
就在那一天,她成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陕西志愿者中的一员。
进入寻亲志愿者QQ群时,群管理员告诉她,群里的志愿者都是网名,她也需要给自己起一个,袁冰想了想,干脆用了女儿的小名:糖豆豆。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15个月,从0到1
成为寻亲志愿者很简单,但要完成一次寻亲任务却很难。为什么?因为从0到1,太难了。而袁冰的0到1,用了整整15个月。
在这15个月里,袁冰经历了初入志愿者的迷惘——我是一名寻亲志愿者了,可我到底该干嘛?
在最初的4个月里,她只是每天看着QQ志愿者群里不断蹦出的消息,然后在宝贝回家网数十万条寻亲信息中怅然若失。
但也是在那4个月里,她在群里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寻亲志愿者到底该干什么。
根据寻亲信息联系寻亲人、在网站、微信、微博、QQ以及各种网络论坛发布寻亲信息,收集线索,然后在宝贝回家网寻亲信息中进行比对,甚至联系其他省、市的志愿者、公安机关、相关单位、部门甚至个人。
袁冰突然发现,要做好一名寻亲志愿者原来如此不易。
更令人绝望的是,恶意寻亲和不尊重志愿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记得有一次,袁冰接到了一个寻亲的任务,可当她按照寻亲人留下的电话打过去时,却因语言不通而引起了对方的不满,引来一阵谩骂。
她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明明是自己在付出,得到的却是这种结果。眼角流出了委屈的泪水,而这一幕也恰好被丈夫看到了。
“不行咱就别干了……”丈夫安慰她。袁冰的心里也有了一丝动摇。
“我真的适合吗?”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袁冰都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工作。甚至在一次寻亲DNA比对失败后,她找到了工作群的管理员,提出了退出的想法??赡且淮?,管理员告诉她:“放弃很容易,可坚持很难,寻亲更不易,你想想那些破碎的家庭……”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就这样,袁冰继续坚持了下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6年2月16日。那天,袁冰接到了一个寻亲任务。寻亲人是来自河北省的一个名叫靳帅举的小伙子。
让袁冰诧异的是,与大多数寻亲人不同,靳帅举对儿时有着清晰的记忆,他记得父母和姐姐的姓名,记得曾经家边的竹林、柑橘、核桃与花椒树,甚至可以依靠记忆画出地图。
可他就是记不起家的地址。只是依稀记得,那是南方。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袁冰每天都在宝贝回家网查询比对同年龄段的信息,但并没有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疑似信息。为了收集更多的线索,袁冰又给靳帅举打了很多通电话,从风俗地貌到穿衣打扮,甚至饮食习惯。直到有一次,靳帅举告诉袁冰,他记得小时候,妈妈会做一道凉菜,白色的,非常好吃,可到底是什么菜,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6月的一天,靳帅举突然打来电话。
“豆豆姐,我想起我妈做的是什么菜了,是折耳根……”电话那头,靳帅举哭着说。
“折耳根?四川!”一下子柳暗花明。
她赶忙联系了四川省的志愿者进行初步核实??烧庖徊椋捶⑾终鏊拇ㄊ?,与靳帅举父亲同名者就达2000多人。
只有一个一个地查。幸运的是,在排查进行到120多人时,一个位于四川达州的疑似家庭出现了。
跟进联系,核实比对,到最后的亲子鉴定,直到7月19日,袁冰接到了亲子鉴定的结果:比中了!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哪怕大海捞针,也要让寻亲人有一个完整的家
寻亲,似大海捞针。几十年未见的亲人,要根据寻亲人极其有限的记忆来寻找,时间与空间上的跨度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袁冰觉得,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2019年10月15日,袁冰接到了一个来自河南的寻亲任务。寻亲人叫吴梅花,大概40年前,14岁的她被人从潼关县拐走。也许是由于被拐的经历,吴梅花非常害怕与陌生人交流,这增加了寻亲的难度。
那天晚上,袁冰拨通了吴梅花的电话,电话那头是长时间的静默。
面对这样的情况,袁冰尽量轻柔地放慢语速,用陕西话对吴梅花说:“我是你老乡,我来帮你找家,不会收你一分钱,但是我要了解你对家的记忆,请你一定要配合我,我会帮助你回家的……”
或许是家乡话唤醒了吴梅花深埋心底的情结,她回答了两个字:“好的?!?/p>
这时,已经是晚上11时。夜很静,电话里,吴梅花在袁冰的引导下断断续续回答着她的提问:
“你家在哪儿?”
“在潼关夏锤公社夏锤大队(音)。”
“家附近有什么呀?”
“有沟,有宽大的河,我在河里洗衣服……”
两个小时过去了,袁冰把吴梅花记忆中的每一个重要信息点都记在了本子上——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如今这样记满寻亲人记忆的本子已经堆起了厚厚一沓。
尽管如此,吴梅花所说的地名、人名依然无法完全辨析。
第二天,袁冰开始在网上搜索潼关县谐音“夏锤”的地名,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好在地图上一个村一个村的比对。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她发现在潼关县城关街道,有一个叫“下屯村”的地方,而这个村子旁边正是禁沟。
会是这里吗?
深夜,袁冰再次打电话给吴梅花,可这时吴梅花却不配合了。接下来的几天,不死心的她一再拨打吴梅花的电话,可吴梅花就是不搭理。
如果是其他人,很有可能就放弃了,可袁冰没有,她依然在坚持。终于,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吴梅花接起了袁冰的电话,而袁冰也得到了准确的答复:“是禁沟?!?/p>
吴梅花是幸运的,在袁冰的坚持下,她找到了失散40年的亲人。
而相对于吴梅花,袁冰对寻亲人小天的坚持,则更显执着。
接到小天的寻亲任务,是在2016年11月30日。那天,她打电话跟小天聊了很久。
小天告诉袁冰,27年前的夏天,他和哥哥一起被人贩子拐走,那时他大概4岁。那天他好像穿着浅色的短袖,和两个姐姐还有哥哥去河边,姐姐在洗衣服,有两个男的叫他和哥哥去玩,他们就跟着走了。第二天,一个人带走了哥哥,从此就再也没见过。
对于被拐前的记忆,小天已经很模糊了,可在袁冰的引导下,他还是记起了曾经家里的样子,甚至一点家庭的琐事。
根据得到的线索,袁冰很快在宝贝回家网找到了一条疑似的帖子——那是另一个志愿者在2012年发出的,寻找被人贩子拐走的两个孩子的帖子。这条帖子里提供的线索和小天的记忆有很多吻合的地方。
这个发现让袁冰高兴极了,她赶忙联系小天,希望他能够尽快采血,然后通过DNA比对来确认??烧馐?,小天却犹豫了。
如今的小天有着幸福的家庭,收养他的父母给了他温暖,他也娶妻生子,他担心,这种平静与安稳被打破。所以,他退缩了。而这一拖,就是3年。
可袁冰依然没有放弃,3年里,她总会想起小天,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给小天发信息。
“小天,你也是父亲了,勇敢一点,起码让自己活得明明白白,也让父母放心?!?/p>
“小天,家里一下子丢了两个儿子,你想想,父母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有想通的一天,我在这边等着你……有什么顾虑都可以给我说,好吗?”
3年间,这样的信息袁冰不知发出去多少,有时会等到一句:“谢谢,让我再想想吧?!备嗟脑蚴鞘链蠛?。
3年后,袁冰用这样的坚持最终打动了小天。
2019年3月6日,袁冰的微信跳出了小天的信息:“豆豆,谢谢你,我同意采血……”
有人问袁冰,为何要如此执着?
袁冰却笑而不答。她不想告诉别人,因为她也丢过孩子,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可那种感觉她这辈子都忘不了,所以她知道丢了孩子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所以,哪怕是大海捞针,她也希望能倾其所能,让寻亲人有一个完整的家。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只要活着,就要将寻亲进行到底
5年时间,52个寻亲家庭在袁冰的帮助下实现了团圆,此外,还有100多个成功寻亲的案例有她的参与。
很多人看到这些数字后,都会由衷地赞叹,可只有袁冰知道,成功只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失败。
5年时间,袁冰接到了1000多个寻亲任务,其中绝大多数至今仍没有结果??刹宦鄢晒蚴О?,袁冰的坚持与付出,寻亲人看到了,也感受到了。
寻亲成功者感恩她,因为团圆千金难换。
还没有找到亲人的寻亲人感激她,因为她的不放弃给了他们安慰与希望。
所以,在很多寻亲人心中,袁冰就如自己的亲人一般,甚至比亲人还亲。
2016年10月17日,袁冰因成功帮助靳帅举寻亲,第一次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她记得,那一天,靳帅举在等待希望之门打开时一直低着头。她也记得,当希望之门打开后,靳帅举和父母姐姐相拥而泣的画面。她更记得,靳帅举抱着亲人时仿佛用尽全身力气说出的那句:“终于找到你们了……”
节目录制结束后,袁冰第一时间跑向了后台。她想再去见见靳帅举,想和这个重新团圆的家庭一起拍张照。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出现在一家人面前时,靳帅举的父母却拉着儿女扑通一声,跪在了她面前……搀扶、拥抱……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谢谢!”
也是那次,让袁冰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现在的袁冰,每天都忙忙碌碌,工作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被寻亲占满了。她的社交软件里最多的是寻亲工作群,而交流最多的,则是寻亲人。
有的寻亲人想感谢她,逢年过节就给她发红包,可她从来没收过。她说:“我们志愿者不会收寻亲人一分钱,只要他们能和家人团圆,我就很开心了?!?/p>
有的寻亲人想给她送锦旗,也被她拒绝了。她说心意收下了。
有人问,你当志愿者,不为钱也不为名,图啥呢?
袁冰想了半天,摇了摇头。她并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伤醯?,一件事既然开了头,就要善始善终。
如今,在宝贝回家网上登记的寻亲信息就有近10万条,那可是近10万个破碎的家庭啊。
她说:“我还要去帮助更多的寻亲家庭,所以这辈子,只要还活着,就要将寻亲这件事坚持到底?!保ㄎ寄先毡?记者 彭一鹏)